Friday, September 5, 2014

为了希望给教会带来活力,就得加上「现代」敬拜聚会

多数的牧师只有一丁点的音乐训练,在神学院里也没有受过教会音乐的教育。在缺少音乐教育之下,很容易就会接受周遭实用音乐的见解——看看那些超级大型教会是怎么做的,或是照着所谓的教会「增长」专家所提出来的主张,甚至于听从有影响力的长执,或是财力雄厚的会友所坚持的看法。为了希望给教会带来活力,就得加上「现代」敬拜聚会,而诗篇和圣诗的重要性被贬低或完全被排除在敬拜以外。这种错误的做法是来自错误的相信:流行音乐不仅能使教会的人数增加,并且可以保证灵命长进。第二个错误的概念是:敬拜音乐的目的是要吸引未信的人,然后由教会的教导事工部份接手。第三则是:作出改变是必要的,一切是「为了年轻人」。这是猖獗难以遏止的谬论。

—— 保罗琼斯(Paul S.Jones)《什么是崇拜的音乐》

基督教崇拜会的『中心』是谁?

基督教崇拜会的『中心』是谁?

当撒玛利亚妇人问耶稣,敬拜神应该在基利心山(申十一29,廿七11)或摩利亚山时(代下三1,七12),主耶稣回答说:『……也不在这山,也不在耶路撒冷……真正拜父的,是用心灵和诚实拜祂。』(约四21,23)。

『心灵』在这里应该是指『圣灵』(参腓三3),而『诚实』是指『真理』。也就是说,真正的崇拜应该是真理的圣灵,带领信徒进入真理,以真理来敬拜父神。

而耶稣又说:『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;若不籍着我,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。』(约十四6)。

因此,基督教的崇拜,一定是向圣父、圣子、圣灵三位一体的神敬拜。真理的圣灵,带领信徒进入真理(基督),使人在真理中(基督里),真正敬拜神。

因此,『神』是崇拜的『中心』,不是人。

—— 李健安《为何是圣诗?为何不是短歌?》

非所有好听的音乐都能承载上帝的属性

世上有许多好听的音乐,但并非所有好听的音乐都能承载上帝荣耀、圣洁、永恒的属性,也并非所有好听的音乐都能让圣徒表达对上帝的敬畏、感恩、痛悔。事实上,个人主义盛行的年代,绝大部分好听的音乐不过是为了服侍人的耳目和情欲,市场导向就理所当然成了现代音乐的发展模式。我们身处这个时代,凭什么我们可以认为不必经历上帝的道的洗净,我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免疫于罪的玷污呢?

Wednesday, September 3, 2014

感到羞愧、情绪的低落,未必不是上帝的工作

当基督徒把感觉上帝的同在看得比上帝的自我启示更重时,就会很容易误把侍奉自己的感觉当成是侍奉上帝。

当信徒的心理、情绪得到满足时,就很自然地认为上帝得到了满足,这是因为背后的神学思想是以满足自己(的情感)为主导(即成功神学、人本主义),而非以上帝的启示为主导。成功神学不必学的,人人天生就懂,因为我们生来就是拜偶像、以自我为中心抵挡上帝的罪人。

事实上,自己的情感得到满足,跟上帝得到满足,是两回事。并且上帝启示的真道常常会刺痛、斥责我们。我们在上帝的责备下感到羞愧、情绪的低落,未必不是上帝的工作。因此,把自己的情感当作合上帝心意的指标,是危险的。

Tuesday, September 2, 2014

这可能已不再是崇拜会,是演唱会了

「敬拜赞美」所採用的短歌,在神学、在内容、在表达的方式,已不再是以崇拜会的「中心」——神为中心,而是以唱的「人」为中心。所关注的是:他的「感觉是否好」、「情感是否得抒发」、「配乐是否能挑起他的情绪」、「灯光是否能营造right mood」、「曲调是否易唱」、「歌词是否通俗」。。。

这可能已不再是崇拜会。是演唱会了;是世俗化的演唱会。

这是我们今日教会崇拜会的光景,是今日教会的危机。

—— 李健安《为何是圣诗?为何不是短歌?》


讨论参考: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217168145033532/search/?query=%E3%80%8C%E6%95%AC%E6%8B%9C%E8%B5%9E%E7%BE%8E%E3%80%8D%E6%89%80%E6%8E%A1%E7%94%A8%E7%9A%84%E7%9F%AD%E6%AD%8C

Sunday, August 31, 2014

敬拜的实质不是民主投票的结果

敬拜的实质不是民主投票的结果。一种常见的做法就是去几家教会,然后决定哪一种敬拜方式是你最喜欢的。有人说“我喜欢现代的”,另一个人说,“我喜欢传统的”,其他人说“我喜欢混合的”。这就好像一家教会的敬拜比另外一家更适合一个人的口味 – 就像当今的服装潮流可能适合,也可能不适合一个人的口味一样。但这从头开始就是一种错误的想法。如果不是神所命令的敬拜,这就根本不是敬拜。

—— 马太麦马安博士 (Dr. C. Matthew McMahon)

Saturday, August 30, 2014

如何明白神行事的法则?

今天人们传讲「如何明白神行事的法则」,意图提供信徒一种使今生诸事顺利的方法;也有人以为「让今生过的更好」就是基督徒的目标,把「祈求就得着」理解成为「紧紧抓住神,确定他祝福我们之后才让他走」,甚至「要缠住神,积极地争取神已经为我们预备好的一切祝福」。这些重视成功胜利、诸事顺遂的灵性追求之迷思,将积极思想和成功幸福圆满溷合,使得基督徒的眼目离开了基督永恆的救恩,而集中于地上的短暂的利益。

—— 虞韵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