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aturday, September 21, 2013

Love is the absence of judgement?

基督徒真的搞清楚自己信什么了吗?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基督,不是“爱”。 基督是爱、义、真理、永恒的本体,真爱也一定包含这些内容。

 

Thursday, September 12, 2013

信心和行为的关系

『因信称义』,不单是基督教跟天主教的区别,更是基督教跟世界所有宗教的区别。

因信称义,是指在得救的事情上,是因着信(本乎恩、因着信),行为是没有功劳的(信也没有功劳,人有信心是上帝先赐予),是耶稣基督的代死成就了救赎使我们得救。

因信称义,不是指基督徒的行为不重要,也不是指基督徒有信心就可以在行为上犯罪。这是天主教、异端和非信徒对因信称义常有的误解。

人要先有信心(对上帝有正确的信仰内容),在行为上才有义的可能(行公义、遵守律法)。行为显出信心的真实,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。但行为并非是使人得救的功劳,否则你就不是信福音,是信自己。

Tuesday, September 10, 2013

基督教的教皇

凡面对纠正和督责都以“不可论断”来回应的基督徒,令我想起中世纪的教皇无误论。今天基督教的“教皇”数目,恐怕比历代天主教教皇加起来还多。。。

Monday, September 9, 2013

认识神,使人厌恶自己

约伯在上帝的眼中,是一个在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,敬畏神,远离恶事的人。当耶和华指教约伯时,约伯说,『我从前风闻有你,现在亲眼看见你。因此我厌恶自己,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』(伯42:5-6)。

我自问比约伯如何?人能在对神更加的认识中,有更自义、自尊、自我感觉良好的可能吗?

听命胜于献祭

耶和华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。该隐就大大地发怒,变了脸色。
耶和华对该隐说,你为什么发怒呢?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?你若行得好,岂不蒙悦纳,你若行得不好,罪就伏在门前。它必恋慕你,你却要制伏它。(创4:5-7)

撒母耳对扫罗说,耶和华差遣你,吩咐你说,你去击打那些犯罪的亚玛力人,将他们灭绝净尽。你为何没有听从耶和华的命令,急忙掳掠财物,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呢?
扫罗对撒母耳说,我实在听从了耶和华的命令,行了耶和华所差遣我行的路,擒了亚玛力王亚甲来,灭尽了亚玛力人。百姓却在所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,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。
撒母耳说,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,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?听命胜于献祭。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。悖逆的罪与行邪术的罪相等。顽梗的罪与拜虚神和偶像的罪相同。(撒上15:18-23)

我朝见耶和华,在至高神面前跪拜,当献上什么呢?岂可献一岁的牛犊为燔祭吗?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,或是万万的油河吗?我岂可为自己的罪过,献我的长子吗?为心中的罪恶,献我身所生的吗?
世人哪,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。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?只要你行公义,好怜悯,存谦卑的心,与你的神同行。(弥6:6-8)

献祭没什么不好,只是我们当知道,天下万物都是上帝的,谁先给上帝什么,使祂偿还呢?人不能以献祭或奉献向上帝自夸自己的功劳,也勿以为神需要靠人以罪恶的方式成就祂圣善的旨意。

Wednesday, September 4, 2013

知與行之間,距離有多遠?

言行一致、真实的见证,侍奉才有能力。教育也是如此。



Tuesday, September 3, 2013

启示录是「预言」。但什么是「预言」呢?

启示录是「预言」。但什麽是「预言」呢?

按中文字面看,「预言」是指「预告之言」。但是,在圣经旧约先知的「预言」信息中,「教导真理」比「预告将来」的成分多得多也重得多。

例如,在旧约「预言文体」的篇幅中,
有关弥赛亚的预言,所佔的比例少于百分之二;
描述新约时代的预言,少于百分之五;
关于未来事件的预言,少于百分之一。

先知信息的真理教导,是神老早已经向以色列人所说过的教训,也就是神向摩西所传的信息:摩西五经。况且,先知当时的「预告将来」,是针对当时的以色列、犹大和周围的外邦国家的不久之将来而言,对我们今日的读者而言,绝大部分已经是 「历史陈蹟」了。

综上所述,我们可以将「预言」的内容作如下的分类:
预言:
- 教导真理(占绝大部分)
- 预告将来(先知当时不久的将来,弥赛亚预言/新约时代预言,末世性预言)

因为先知信息的基础是五经,而先知信息的目的,是要将五经的教训实现在当日百姓的生活中,所以,我们在瞭解启示录的「预言」信息时,不能将「预告将来」的成分过分神祕化,而失去「预言」要清晰地教导真理的目的。

在启示录中,一项十分清楚的「预告将来」的信息,就是约翰指出基督已从死复活, 并且作王,还要再来!

—— 吳榮滁牧師 《啟示錄裡啟示多,釋經方針及信仰反省》

Monday, September 2, 2013

按什么原则教养儿女?

诗篇 一百二十七
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,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。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,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。你们清晨早起,夜晚安歇,吃劳碌得来的饭,本是枉然。惟有耶和华所亲爱的,必叫他安然睡觉。
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。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。少年时所生的儿女,好像勇士手中的箭。箭袋充满的人便为有福。他们在城门口和仇敌说话的时候,必不至于羞愧。

我们手所作的工,是靠自己,还是靠上帝呢?我们教养儿女,是按照世界的原则、世界的思想,还是按照圣经的原则、上帝的真道呢?
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,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。
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,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。
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,我们当以永恒负责任的态度来教养儿女。箭袋充满的勇士,在城门口和仇敌说话时必不至于羞愧。这样,我们侍奉、我们争战,都因言行一致、真实的见证而充满能力。

Sunday, September 1, 2013

天国文化?

如果我们看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的记载,耶稣基督来,然后交给门徒的使命,主要是传道(包括教导),神蹟总是为了证实祂(与门徒)的权柄以及所传的道(参可十六20),神蹟本身从来不是目的(神蹟只是一个sign,指向一个比神蹟更重要的,那就是天国的权能,天国的王,耶稣基督,指向将来新天新地的成全)。因为如果以神蹟为目的,人们要的就只是一个魔术师而已,耶稣往往因此就离开群众。

例如,你去看马可福音第一章38节,当耶稣行神蹟,医病、赶鬼,吸引了全迦百农的人聚集(可一33),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,最棒的「特会」,可以继续多办几场!众人在第二天也真的继续来找祂(可一37)。但是耶稣却完全违反了灵恩派的做法,当众人来找祂时,你看耶稣怎么回答:「我们可以往别处去,到邻近的乡村,我也好在那裡传道,因为我是为这事出来的。」然后耶稣继续「在加利利全地,进了会堂,传道,赶鬼」。耶稣的传道事工,重点是传道,而不是行神蹟。耶稣来是要传神的道,是马可福音的主题之一,另参可一38-39;三14;六12;十三10;十四9的记载。

使徒行传也是,神蹟都是为了证明使徒的权柄,见证他们所传的道,而使徒在行神蹟时,也总是用圣经(当时只有旧约!)的话——注意,不是用神蹟——来为耶稣基督作见证,并且劝人悔改,归信基督。可见,神蹟从来不是目的,耶稣和使徒在这个救赎历史的特殊时刻(就是耶稣基督降生,应验旧约,建立真正的以色列--教会的时刻),目的是传神的道,传上帝要人悔改、活出上帝子民样式——也就是耶稣基督对应样式——的教导,做个真正的「天国人」,活出「天国的文化」。天国的文化不是彰显在神蹟上,而是主耶稣基督捨己的生命上。

—— Luke Luo

(驳斥“天国文化”特会 http://campusforjesus.blog.163.com/blog/static/171822336201082712717504/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