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August 21, 2013

爱等于不可责备吗?

当人本主义的思想侵入教会,基督徒常用人本主义的“爱”来阻止教会、管家、掌权者、甚至上帝来施行公义的权柄。对于责备、批评、惩罚,他们称之为没有“爱心”;对于人的过犯,他们鼓吹不要“定罪”。他们常用耶稣不定犯奸淫的妇人的罪(约8:3-11),来反对一切对过犯者的责备、批评、惩罚。

这些基督徒在责备行使公义权柄的人,说“不要定他人的罪”、“不要批评人”、“不要责备人”、“否则就是论断”、“否则就是没有爱心”时,其实他们自己也正在责备人,只是他们并无反思自身的矛盾之处。

爱等于不可责备吗?
在一个家庭里,父母因为爱而不责备自己的儿女,任凭他们犯过,我不认为这个是爱儿女,反而是害儿女。
在一个社会里,法官因为爱而不审判或过份轻判犯事的匪徒,这对受害者的残忍是爱吗?这对社会的危险是爱吗?这对犯事的匪徒是爱吗?
这么简单的道理,如果搬到人本主义的教会里,大家就会糊里糊涂地认为不应该在过犯的事情上责备人,这叫做爱。

上帝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(出34:7),这段经文念过吗?

人本主义的爱心观,如何解释以下的经文?
施洗约翰对那出来要受他洗的众人说,毒蛇的种类,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?(路3:7)
耶稣就拿绳子作成鞭子,把牛羊都赶出殿去。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,推翻他们的桌子。(约2:15)
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因价银私留被上帝击杀。(徒5:1-10)
保罗吩咐道,犯罪的人,当在众人面前责备他,叫其余的人也可以惧怕。(提前5:20)
保罗写信给哥林多教会说道,若有称为弟兄,是行淫乱的,或贪婪的,或拜偶像的,或辱骂的,或醉酒的,或勒索的。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。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。你们应当把那恶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。(林前5:11,13)
约翰在约翰一书里针对诺斯底主义称之为“谬妄的灵”。(约一4:6)

上帝没有爱心、定人的罪、论断人?
耶稣没有爱心、定人的罪、论断人?
施洗约翰没有爱心、定人的罪、论断人?
保罗没有爱心、定人的罪、论断人?
约翰没有爱心、定人的罪、论断人?

是谁让我们单单看见“爱的鼓励”,就一厢情愿断定这是上帝的爱呢?弟兄姐妹,不要把人本主义和现代心理学的东西当成是圣经的内容、当成是上帝的爱。

人本主义对上帝属性的认识,是过份单单高举爱,而产生对上帝以偏概全的理解。这种“爱”的定义和认知,并不是真正圣经告诉我们的爱的全面。而是人发挥自己的道德理想而产生出来的思想产物。
人本主义对上帝属性的认知:爱。
圣经告诉我们上帝属性:慈爱、公义、圣洁、永恒、永不改变、永不背负自己。
以片面或错误对上帝属性的认知,来解读圣经每段经文,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信仰上的偏差。没有公义的爱,不是上帝的爱。不是圣洁的爱,不是上帝的爱。

人本主义里,因为“爱”而不责备,任其犯过,只会加剧人败坏。
圣灵来,叫人为罪、为义、为审判,自己责备自己(约16:8)。但是你不难发现,现代许多人本主义的教导告诉你,责备自己是魔鬼对你的控告。把圣灵的工作扭曲成魔鬼,这是何等的亵渎。人本主义、现代心理学,就是要你在上帝以外建立自尊、建立自信、建立自我的良好感觉。但基督徒一定是在基督里领受一切来自上帝属灵的福分(弗1:3),在基督之外你就什么都不是了。
人本主义的爱心观产生的自义功效,是阻拦人认识上帝,拦阻人向上帝悔改、归正的因素。
人本主义的爱心观是抵挡上帝的。他们不知不觉间,论断(以错误来衡量正确)了上帝和实行公义权柄的掌权者。耶稣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,你若说耶稣没有“爱心”、“定人的罪”、“论断人”、应该如何如何才算有爱心(虽然心里有这种矛盾,只是不敢开口说就是了),你是在论断耶稣,并站在罪人的位置定耶稣的罪,而不是你自我想象中站在耶稣的位置来爱人的类比。
人本主义你听好,你并不是站在耶稣赦免犯奸淫的妇人的位置,你是站在法利赛人论断耶稣责备法利赛人过犯的位置。你是在抵挡上帝!

耶稣对犯奸淫的妇人说,『从此不要再犯罪了』。耶稣不定人的罪,不等于合理化人的罪行。不要断章取义来为自己的立场作类比。

在对人对事,如何协调爱与义的原则和态度呢?上帝透过我们对祂的认识,而使我们得着这个智慧。有爱无义,流于泛滥;有义无爱,流于苛刻。『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』(詩111:10)。

我们不是要成为一个面对弟兄时,什么事情都拿出来指责批评一番的人。上帝要我们彼此相爱,不是彼此相恨。但是我们要知道,不是是非不分、善恶不辨,才叫做有爱心,这是魔鬼的谎言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