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dnesday, December 18, 2013

激励课程式、心理学式、人本主义式的解经问题

我看见现代激励课程式、心理学式、人本主义式的圣经引用的问题。

圣经的重心内容是基督、上帝的救赎计划(即福音),人的位置应该是处在『罪人』或『称义的人』两者其一的地位。

罪人:
- 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被造
- 全然堕落
- 不信福音(不信上帝的救恩、耶稣基督的代死一次成全的救赎)
- 不承认有罪
- 在罪的地位里,信靠自己的行为和能力脱罪/获取永生(自以为义)。

称义的人:
- 同样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被造
- 同样是全然堕落
- 信福音(信上帝的救恩、耶稣基督的代死一次成全的救赎)
- 认罪悔改归正
- 从前在罪的地位里,因信基督,被上帝称为义。

激励课程式、心理学式、人本主义式的圣经引用问题就是出现在:
不以福音为基础(或淡化福音)来建立人的价值、自尊、自信。就正如依然在罪的地位中,信靠自己的行为和能力脱罪/获取永生一样。

不错,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被造。但是我们不能因为『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被造』这个理由,就直接把上帝对约民(称义的人)的应许,凭己意用来应许非约民(罪人)。

因为按照上帝的形象样式被造的人已经是犯罪堕落、全然堕落了。人得着上帝的应许,是因为信靠基督,被上帝称为义,活在恩约里。

换句话说,我们只能以福音为基础,来建立人(约民、基督徒)建立人的价值、自尊、自信,来谈论上帝对约民的应许。

激励课程、心理学、人本主义,常常迫不及待地建立人的价值、自尊、自信,叫人不可低估自己。其实,人的问题不是低估自己,而是高估自己,总以为自己本来是配得更好的、最好的。无论是自高自大的人,或自怨自艾的人,出发点都是一样,高估自己。就如同亚当和夏娃拿无花果树的叶子,为自己编作裙子一样,以为靠自己的行为和功劳可以遮掩羞耻。

耶和华神却是为亚当和夏娃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。因为只有耶稣的宝血,才能遮盖人的罪恶。只有在福音的基础上谈人的价值才有永恒的意义。

No comments: